强观察|解宝妈烦忧 民航局这样完善母婴室建设
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母婴室(图片由民航局机场司提供)
对于带娃出行的宝妈来说,旅途中的母婴室无疑是一个温馨又实用的地方。此前,部分机场母婴室还存在“不安全、不干净、不好用”的现象。民航局近日发布《民用机场母婴室规划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指南》(以下简称《指南》)有望改变这种感受,提升母婴旅客出行体验。
作为国内首部专题指导机场母婴室规划建设的咨询文件,《指南》将推动我国机场母婴室从“有”向“优”,并为机场母婴室的规划、设计、建设、运营和维护提供系统性的方法指导和技术建议。
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邵磊在接受ob体育“强观察”栏目记者采访时表示,我国民用机场母婴室建设在数量方面较为充足,新建机场及部分进行了母婴室改造的既有机场,更是在完善服务配套、优化母婴室设计方面做了很多细致工作。但从行业内看,此前缺乏针对机场特征和旅客特征的母婴室建设指导文件。“《指南》填补了这一空白,可以看作是一次对我国机场母婴室高质量建设、高水平运营的开创性探索。”
记者梳理发现,近年来,《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》《中国儿童发展纲要(2021—2030年)》《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(2021—2025年)》相继印发,多地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城市母婴室建设的有关规定、标准或指南图集。其中,机场作为经常有母婴逗留且建筑规模较大的交通枢纽被多次强调。
邵磊认为,加强和改进机场母婴室规划建设,对于保障母婴权益、提升出行体验具有重要作用,是支持母乳喂养、营造生育友好社会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。“步入三孩时代,旅客同时携婴幼儿和儿童出行的情况逐渐增多。除了婴幼儿,《指南》兼顾了同行儿童出行的看护与服务需要。”
相较于其他公共场所,机场的母婴室有何不同?邵磊表示,乘飞机出行的母婴旅客,一般可能在机场停留时间较久,流程动线较长,携带行李物品较多,对机场区域不太熟悉。《指南》结合这些出行特征,提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和配置建议。
比如,点位规划方面,《指南》建议将基础型母婴室分散设置在母婴旅客主流程动线上,将多功能母婴室设置在客流量较大的区域;同时,设置清晰、统一、准确、连续的引导标识,方便母婴旅客寻找。空间设计方面,考虑到母婴旅客通常携带行李、婴儿车以及使用行李车等情况,《指南》建议机场母婴室出入口配置自动门系统,内部预留相应的存放空间,并适当扩大哺乳空间和护理空间,方便婴儿车和行李车停放。
国内大中小型机场建设条件差异较大,《指南》在母婴室分类、规划布局、设施配置等方面,为不同量级的机场提供了多样化选择。
邵磊举例说道,首先,根据母婴旅客服务需求,将机场母婴室分为满足哺乳、集乳、婴幼儿护理等基本功能的基础型母婴室,以及扩展备餐、游乐互动等项目的多功能母婴室;其次,围绕值机、安检、候机、到达、行李提取等不同乘机流程,《指南》提出服务半径配置和人流量测算两种方法,强化机场空间和服务资源的集约利用。
“《指南》在设计层面充分调研了各类使用人群的需求和使用行为特征。”邵磊表示,《指南》对母婴出行周期性特征、使用群体的家庭单位特征、使用功能倾向和使用时间等进行了研究,考虑多孩出行、强调隐私保护,对母婴室的数量和配置进行了规范。在运营管理层面,充分吸纳使用者、管理者、运营者等多方建议,规范要求的同时给出具备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。
《指南》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和精细化。比如围绕健康安全,要求机场母婴室建筑材料、装修材料及设备设施要达到绿色环保和安全可靠的标准要求。在设施配置上,建议婴儿护理台进行软包处理,母婴室哺乳区和护理区避免直射光源和冷色光源等。在运营管理上,明确了母婴室清洁消毒频次和用品配备要求。
而在隐私保护方面,《指南》则建议哺乳区避免与母婴室出入口直对,哺乳间设置可上锁的门或拉帘进行隔断,在哺乳间外明显位置设置使用状态提示;在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,通过常态化巡视确保母婴室专室专用,保护用户隐私。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