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青年说》第四十五期
用生命标注一个又一个地理坐标
“如果把整个国家经济建设比作建造一栋大楼,那么测绘就是打地基、搭框架的基础性工作。”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(国测一大队)队员任秀波两次参加珠峰高程测量,多次进入西藏无人区和新疆沙漠腹地。20多年来,他在祖国版图上标注下了一个又一个地理坐标。
2005年,任秀波沿着前辈们的足迹,迎来了人生中首次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。
7500米!在一次适应性行军到达这个高度时,队伍遇到了特大暴风雪,指挥部发出了立即下撤的命令。“我脱掉鸭绒手套,坚持完成重力测量。十几分钟后,操作仪器的双手已经冻得没了知觉,只能用手不断拼命敲击冰镐并尝试各种复温手段,终于在下撤几个小时后,双手才渐渐恢复了知觉。”任秀波回忆说。
同年10月9日,国务院召开体育发布会向世界公布了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。其实这次测量,任秀波并没有登顶,只到达了8000米的高度。“遗憾或许会有,但是测量才是我们的本职工作,没有什么能够比完成任务更重要。”
2020年,任秀波再次参加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,整个过程并不轻松,甚至充满危险。
“5月9日,队员们出发三天后,就在接近7000米的北坳冰壁附近面临雪深、风大,极易引起流雪及雪崩危险的困境,不得不撤回大本营。第二次冲顶,又遭受气旋风暴影响,8000米以上海拔区域已雪深过米,队员们寸步难行,不得不再次下撤。”任秀波说。
5月25日,测量登山队从7028米营地出发,历时8个小时陆续到达7790米营地。大风是这个地方的特色,气温常在零下20度左右,队员们用2个多小时才搭起7顶帐篷,但很快就有3顶被大风撕裂。
5月27日凌晨两点,队员们正式从8300米营地出发,走了近9个小时后,终于在当天上午11时成功登顶珠峰,大本营指挥部帐篷内一片欢腾,很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。“更为巧合的是,1975年老一代测量登山队员登顶的日期也是5月27日,冥冥之中,我国的红色测量觇标在同一日期再一次竖立在了世界之巅!”任秀波说。
登顶只是峰顶测量的第一步,接下来的测绘工作才是关键。
“尽管我们在山下曾进行过成百上千次的模拟演练,但是在峰顶测量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波折。峰顶觇标经过三次竖立才确保北斗导航定位接收设备正常工作,雪深探测雷达也出现信号故障,好在都被大家及时化解。”经过两个半小时峰顶测量,下撤之后又等待了36个小时,在得知数据安全且质量良好、完全满足要求时,任秀波和队友才真正把心安了下来。
这次登顶使用的测绘设备也意义非凡,任秀波告诉记者,这次珠峰测量,首次广泛应用了我国北斗导航定位系统,峰顶觇标、GNSS接收机、雪深探测雷达、重力仪、超长距离全站仪等设备都由我国自主研发,而且还实现了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,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力量。
星光不负赶路人,江河眷顾奋楫者。“一代又一代测绘队员们在面临困难时,所有人都选择了坚守,没有一个人退缩。”任秀波笃定地说。
《青年说》第一期:世界滑雪冠军郭丹丹:“我仿佛找到了第二个使命”
《青年说》第五期:“虎年吉祥物”来了!三星堆发掘现场负责人拆“盲盒”
《青年说》第七期:从高亭宇到闫文港 历史性突破背后有“风”相助
《青年说》第八期:走过22个省市区,她看到了中国青年的模样……
《青年说》第十六期:这位80后研发的中国“芯”,被称为“开创性进展”
《青年说》第十八期:“没有什么比尽我所能去挽救生命更有价值”
《青年说》第二十一期:科技强农|大黄鱼“搬家”深远海,身价翻了好几倍
《青年说》第二十三期:科技强农|“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”
《青年说》第二十六期:搞摄影做文创 90后乡村教师把“城市教育”带进大山
《青年说》第二十七期:13年,他一直在为做强“中国芯”寻找“好”种子
《青年说》第二十八期:党的二十大代表丁宁:做更多的事,凝聚更大力量
《青年说》第三十期:爱找问题想办法,“最帅交警”用双脚丈量街道
《青年说》第三十二期:“勤能补拙”有没有科学依据?她的团队证实了
《青年说》第三十五期:致敬人民警察丨23厘米!这道疤痕是一枚特殊勋章
《青年说》第四十二期:“维修零差错”,看他如何成为飞机安全“心内科”专家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Copyright © 1997-2023 by www.hermes-321.net. all rights reserved